

孔父嘉是周王朝宋国穆、殇两公时期的大司马,中国古代文化巨人孔子的前六代祖先。宋殇公十年(公元前710年)正月,太宰华父督发动宫廷政变,孔父嘉和殇公一起被杀,死后葬于其家族采邑——今河南省夏邑县。孔父嘉是古代宋国史中的名人,也是孔子祖籍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。
孔父嘉,名嘉,字孔父,为宋国子姓贵族,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九世孙。微子启系殷王帝乙的长庶子,纣王之兄。帝乙死,纣因系正出得以继承王位,启乃为子爵,封国于微,世称微子启。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武王伐纣,推翻殷商之后,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周王朝,实行封邦建国。始“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殷都(朝歌)”,让他以族长的身份继续统率殷商遗民,祭祀殷商祖庙。同时派自己的弟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三人监督武庚。武王死后,成王年幼,周公旦摄政,武庚禄父借机裹胁殷贵族,伙同管叔和蔡叔叛乱。周公旦东征平叛,杀武庚和管叔,流放蔡叔,将他们所辖之殷遗民一分为二,一部分封给了成王的叔父康叔,封地在殷商故墟,国号卫。另一部分则分给了武王伐纣时投诚周人,又没有参加武庚禄父叛乱的微子启,封地在今河南、江苏、山东、安微接壤之处,定都商丘,国号宋。“微子卒,立其弟衍,是为微仲”(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),微仲之后,三传而至公共,滑公谢世,传位于其弟炀公熙。滑公次子鲋祀不服,说“我当立”,便杀炀公自立,是为厉公。根据多种资料分析,滑公共死前后,由谁继位的问题,斗争是十分激烈的。滑公共传位给其长子弗父何是可以的,但他却传给了弟弟炀公熙,按说最有意见的应是弗父何,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弗父何有何反应,而鲋祀则是坚决的杀掉了炀公,并放出了“我当立”的舆论。这时作为国君继承人的弗父何的势力肯定不如鲋祀,弗父何不当宋公是被动的。
厉公自立后,鉴于长兄“让不受”的作为,大方地封弗父何为世袭上卿,封地在离国都商丘不远的“栗”(即今夏邑一带)。弗父何即是孔父嘉的前四代祖先,宋国具有特殊身份的王室大贵族,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特殊的政治权势。其家族受到厉公后几代宋公的重用,直至其曾孙正考父(孔父嘉的父亲),还连续辅佐宋国三公,即戴公、武公和宣公。正考父以谦恭俭朴和熟悉古文献见称。他长期位居高官显爵,不但不骄傲奢侈、反而越发谦逊俭朴。孔父嘉自幼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之下,逐步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,品德高尚的著名的“贤”者。按照西周宗法制度,自弗父何至孔父嘉,王族“五世亲尽,别为公族,故后以孔为氏焉”。一曰:“孔父者,生时所赐号也”(《孔子家语·本姓解》)。这个问题已有专门论述,这里不再多赘。但不管如何说,从孔父嘉起,弗父何的后裔移子姓以孔为氏却是可以肯定的。同时,孔父嘉也从宋国王族而为卿大夫。
上一篇:孔府糕点中有桂花芳香的“桂花饼” | 下一篇:孔父嘉之主要功勋 |